2020年版新版征信1月19日上线,报告有那些变化

2020-01-19 14:03:27 来源:
点赞 收藏 分享

征信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将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与一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相比,二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主要是丰富了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内容,改进了信息展示形式,提升了信息更新效率。

鉴于二代格式信用报告进一步丰富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信息更新效率提高,更为全面、及时地反映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建议个人和企业及时关注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切勿过度负债,按时足额还款,维护良好信用记录。

新版征信报告有那些变化 

变化一:还款记录由两年变五年

首先你得知道一个名词叫做“连三累六”,就是指贷款人两年内连续三个月或者累计六次逾期还款,即被银行纳入了不良征信名单,这段时间内的贷款申请都会受影响,银行可能会提高房贷利率,减小放贷金额甚至直接拒贷。

新版征信报告记录的还款信息将更全面、记录时间跨度也更大。此前还款记录为两年,逾期记录保存五年。在新版切换之后,还款记录与逾期记录都统一到五年,而且即便销户也有详尽的还款记录。过去有一些客户发生严重违约后,试图用销户来“洗白”,如今这种招数就将彻底失效。  

在征信有效期内,不良记录都会对于申请房贷有影响。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显示由2年变为5年是假的

其实一直都是显示最近5年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设计展示“5年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现行个人信用报告也展示了5年的还款记录,只是展示方式略有差异。个人信用报告展示“5年还款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帮助公众积累信用财富,促进获得融资。

展示方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延长了个人正常还款信息的记录时间。众所周知,现有的信用报告中,对于个人不良借贷记录等负面信息的保存期限是5年,对即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期限后从信用报告中删除;对于个人正常还款记录等正面信息的保存期限则是2年。

相比之下,新版信用报告中,对于上述负面和正面还款信息的保存期限统一调整为5年,也就是延长了个人正常还款记录的保存期限,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展示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帮助公众积累信用财富,促进获得融资。

变化二:共同买房都体现负债

在房屋购买时,旧版征信报告只在主贷方体现负债,而新版征信规则下,如果夫妻双方共同买房,作为共同的借款人,双方都体现负债。因此,一旦离婚,非主贷人征信也会显示有房贷和负债,再次买房属于有房有贷。

新版信用报告中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但信息采集的前提是基于“尊重事实”的原则。而何为“事实”,就是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如果合同上借款人是A的名字,则这笔借贷信息会反映在A的信用报告中;如果合同借款人是A和B的名字,则这笔借贷信息不仅会反映在A的信用报告中,也会反映在B的信用报告中。因此,有媒体报道的“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过去、离婚后可能会失去首套房资格的情况并不绝对。

当个人借贷信息发生变化时,本人可以主动到借贷银行更新信息,银行会将最新信息反馈给征信系统,这样可以确保信用报告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变化三:增加记录月均应还金额

旧版征信报告在车位贷款、装修贷款等实质为大额信用卡分期,征信仅体现信用卡,不体现分期金额。

新版征信报告新增“还款金额”,增加展示“最近半年月均应还金额”,这样一来利用消费分期、信用开来拆东墙补西墙、或者以卡养卡的日子都将一去不复返。

变化四:个人基本信息更加完整

旧版征信只记录非常有限的个人信息记录,新版征信将完整展示学历信息、就业情况、电子邮箱信息、通讯地址、户籍地址、所有个人手机号,个人近几年详尽的居住信息都记录在册。连配偶信息都包含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

变化五:公共信息明细更丰富

原来的征信记录少量信息,房贷、银行卡等。现在除了借贷信息之外的更多信息纳入征信,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还记录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个人征信报告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的机会,公众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设立的查询点,及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进行柜台或自助查询机查询。王晓蕾建议公众一年查询两次,一方面,能发现本人信用信息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发现错误信息后能够及时纠正。

一旦个人对自己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异议,可以向征信中心或银行提出异议申请更正。征信中心应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有一项权利不应忽视。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也就是说,个人拥有在信用报告中对不良信息进行说明的权利,以便金融机构查询时作为参考。

此外,尽管个人可以对自己的信用报告自由查询,但每次查询都会记录在报告中,一些金融机构会将信用报告的查询次数作为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时的信用风险分析依据。个人若在申请贷款前短期内过于频繁查询,金融机构可能会谨慎放贷。因此,个人也要注意控制查询次数。

1_副本.png

网友点评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
上传照片
验证码

已阅读《楼盘点评内容管理规范1

匿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