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住房发展规划(2020-2022年) (主要内容节选)



武汉市住房发展规划(2020-2022年)
(主要内容节选)
一、总体目标,房住不炒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市场和保障两大体系,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样性住房需求,保障和改善市民基本居住条件。
2020-2022年,武汉市新增供应住房总计7019万平方米、82.9万套(间)。其中,商品住房5072万平方米、50.7万套,市场租赁住房1112.5万平方米、22.25万套(间),公共租赁住房157.5万平方米、3.15万套(间)(其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0.75万套(间)、37.5万平方米;货币补贴2.4万/户次),拆迁安置住房677万平方米、6.8万套。
二、供给结构,租赁房占比提高
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实现“商品住房供应维持稳定,保障性住房确保供应,租赁住房供应大幅增加,中小户型住房占比大幅提高”的发展目标。2020-2022年,新增供应租赁住房套(间)数与新增供应商品住房套数比达到3:7。12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比例提高至75%。
三、土地供应,优先满足住房用地
合理安排住房用地供应,保证住房长期稳定供应。规划期内,计划新增供应商品住房用地648公顷。优先满足住房用地需要,商品住房用地实施精准投放,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供尽供。
四、空间布局
商品住房主要由各区根据土地资源和土地、轨道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序,结合市场意愿进行建设。其中,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以存量更新土地为主。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较为完善,流动人口及新毕业留汉大学生比例较高,住房需求旺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应加大产业园区、就业密集区、生活中心区的住宅供给,可结合轨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序,有序引导住宅用地供应。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等5个新城区重点围绕已运营轨道线路及待开通轨道线路、规划产业园、规划中心等地区供应商品住宅。
以促进市场调控,便于规划实施为导向,优先在住房需求集中、房价相对较高的区域通过棚户区改造配建、商品住房配建、工业园工业用地配建租赁住宅。以方便生产生活、适应需求为导向,优先考虑在轨道站点、商服中心、产业园区、大学园区周边集中建设租赁住房。
大学毕业生安居房主要在开发区和新城区统筹布置,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区、黄陂区、蔡甸区等4个区已经先期启动。
市场租赁住房将是武汉新的重点
从官宣的资料看出,2020-2022年武汉楼市新增房源主体在商品住房和市场租赁住房,3年时间新增商品住房50.7万套,占比总供应(82.9万套)61%,市场租赁住房新增22.25万套,占比总供应(82.9万套)26.8%,这也说明了,今后3年时间里,市场租赁住房将是武汉新的重点。
户型基本信息:所在楼栋为1、6栋;户型总价约50万,首付2成约10万左右,月供约2000元/月左右。 户型优点:实用三房,户型小,总价低。 户型不足:非南北通透户型 需要详细了解更多房源信息可加我微信免费咨询17371226515